当前位置: 时尚 >> 时尚前景 >> 别小看Celine系的PeterDo
█毫无疑问,成立仅两年的PeterDo已自成一种“PeterDo风格”:他的经典款改良西装中,微妙地融入了越南传统服饰奥戴的收腰细节及开衩设计,并用研发多年、意想不到的面料设计出一种强烈的雕塑感,许多人说他的设计也深刻继承了PeterDo的前老板、Celine前设计师PhoebePhilo的风格--值得Philo信徒们庆幸的是,PeterDo的设计延续了Philo的时装感及实穿性,成为当下女性愿意自掏腰包买下的“PowerSuit”。
受疫情影响,PeterDo春夏系列以视频与lookbook形式首发,在视频中的PeterDo女性呈现出纽约下城区“知性酷女孩”的面貌。这一季PeterDo大胆使用橘红色、姜*色这样的亮色系,还新加入了更有休闲感的牛仔裤。这个戴着宽边眼镜、背着大包的PeterDo纽约女孩,步伐格外率性优雅。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个重新诠释了纽约女性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不仅没有因为新冠疫情原因不能在巴黎展示而失去买手订单,新季订购量不减反增。那么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这个年轻品牌,是如何做到媒体争相报道、每一季订单持续稳定增长的呢?
PeterDo春夏系列
坐落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PeterDo时装品牌由同名的PeterDo与四位在网上认识的好朋友共同创立。作为LVMHGraduatePrize和LVMHPrize的获奖者,PeterDo在业界的知名度一开始就打下了。
不过PeterDo本人依然行事低调,但对品牌员工的branding则格外上心,经常在品牌的官方Instagram账号上,能看到员工穿着白大褂集体出现,围绕着试衣模特,不断调试衣服的版型。这不由得让一些时装爱好者想起同样拒绝露脸的比利时设计师MartinMargiela,但PeterDo作为美国设计师具备的务实和Margiela的理智诗意又截然不同。
PeterDo看似是一个具有理想主义的品牌,实际上却拥有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成功的所有必备条件。他拥有一支年轻又强大的设计及商业团队:在Celine与DerekLam工作过的PeterDo了解制衣技术,钻研服装与配饰的研发;在CalvinKlein做过设计师的LydiaSukato负责品牌运营;前Celine销售VincentHo则负责建立维持买手人脉、销售网络与渠道;明星造型师JessicaWu负责电商,后面转而负责公关,特别是明星名人公关;摄影师AnNguyen负责拍摄记录会在Instagram火热传播的图像。
品牌的四位创始人同为亚裔美国人,让人不禁好奇,PeterDo的低调以及务实的设计理念与精简的商业模式,或许与创始人们的成长背景有些许关联。
这是一群毕业后先在时尚不同领域的平台工作过,又有着共同使命感的一群朋友,他们在了解了商业流程、正规公司制度和大品牌的工作方式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创立了一个时装品牌。虽然是PeterDo的同名品牌,但它并非由一位设计师独裁地决定一切,它更像是一个人人有份的collective(集体企业),整齐划一地穿着白色制服各司其职。
PeterDo
无论是在Tumblr上认识同道中人,还是在Instagram上发视觉记录,作为90后的PeterDo非常熟悉数字与社交媒体。他一直以来,就习惯把制衣的过程用图片的方式分享在社交平台上,而品牌之所以快速建立知名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这些自然增长,口口相传被吸引来的死忠粉。这个看似小小的习惯,不仅帮他节省下不菲的公关与营销费用,甚至让Net-A-Porter全球买手总监ElisabethVonderGoltz通过网络注意到他,并且来到巴黎showroom买货,成为了品牌的首批客户之一。
PeterDo还提到过他欣赏的设计师之一是好友AlanaJohnson(OrseundIris品牌创始人)。无独有偶,OrseundIris是完全依靠Instagram成长起来的轻奢网红女装品牌,主打具有女性主义意味的性感服饰,很受网红“it”girls的欢迎。创始人AlanaJohnson通过影像短片等内容输出,进一步奠定其品牌社交与内容营销的属性。这些小众设计师品牌的共同特性是他们非常适应社交时代与粉丝们的沟通方式,并在内容创作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时装视觉创作,在Instagram的小方块世界里,拍出了随性又具有探秘感的“幕后花絮大片”,自然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早早地就积累了一波追随者。品牌也通过与消费者直接地互动与对话,帮助自己品牌优化产品,为品牌后续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方向。
另外一个来自纽约的品牌Telfar,虽然与主打 的PeterDo赛道不同,成立也十年有余,但同样是具有忠实粉丝团与强大的社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