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人满为患,不为合影留

发布时间:2023/4/16 8:42:13   

阑夕

英国诗人拜伦的女儿阿达·洛芙莱斯被视作是世界上第一位创建了计算机程序的人,她在年为发明家查尔斯·巴贝其开发的机械式计算机编写了一套数学算法,使它能够自动处理数据逻辑。

由于拜伦和她母亲离婚的缘故,后者有意鼓励她对理工知识投入兴趣,为了避免出现如她父亲那样「危险的诗人倾向」,但是或许天赋总是命中注定的,阿达·洛芙莱斯在表现出优异的科学素养之外,仍然继承了来自父亲那里的浪漫主义基因,时常组织在当时公民权利相对有限的女性参与音乐、绘画甚至*治,在文化上同样建树颇丰。

纵观人类历史,科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走了一条由近到远、由合为一体到分庭抗礼的道路。最早的文明年代里科技和文化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甚至我们很难界定类似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或者达芬奇这样的大拿们到底是科技工作者还是文艺工作者。但是当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开始和物质生产紧密挂钩,学科逐渐分化的时候,科学和文化之间的泾渭就逐渐分明了起来——极端到后来我们必须在文科和理科里进行二选一的命运抉择。

不过,世间万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间轴走到现在,科技和文化之间又开始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例如象征着下一代技术发展方向的AR和VR技术,诸多探索和创业方向都选择了和艺术有关的形式。从博物馆和艺术品的全新体验方式,到先锋音乐会上听觉和视觉的联动通感体现,还有包括运用影视领域的IP来打造VR游乐项目等等。

科技和文化,这两个词汇与其说是在人类中碰撞激荡,不如说它们是一对互相融合促进的上升螺旋。科技的进步加快了人类文化发展和演化的进程,以语言为首的表达表现形式日新月异,包括人际关系在内的社会构架不断变革。

另一方面,文化作为科技的载体而出现,又同时成为科技变化的需求方。它既承担着让科技进入人们生活每个角落的任务,又无时无刻不在表达人们对于科技进步的要求和渴望,而且这些要求往往还十分具象化。

诞生了阿达·洛芙莱斯、阿兰·图灵的英国依然是横跨科技和文化两端的国家,它既拥有辉煌灿烂的人文历史,又在近代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乃至在欧洲的风险投资基金里,伦敦也是绝对的经营中心之一。

到了互联网时代,它在试图架桥促进中西交流的过程里,则找到了腾讯,这也是相当有趣的一对组合。

在中国的科技巨头里,说起「风雅」,腾讯一定是最突出的那一个。

以每年一度的「WE大会」为例,腾讯热衷于把那些和传统商业技术并不直接相关的人物请上讲台,观众可以看到著名宇宙学家霍金、引力波发现主要贡献者BarryBarish这样的科学家,还能看到全球消除贫困计划的创始人、科幻小说殿堂雨果奖的得主、儿童权益及公益的倡导者等等,这种内容偏好的画风其实和大多数同行不太一样。

而在前日,腾讯宣布和英国国际贸易部签下战略合作协议,这又是一件非典型却又富有温度的事情。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腾讯要把英国文创的资源和知识,尽数搬到数字平台上,腾讯将陆续与英国旅游局、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时尚协会、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等多家知名机构及企业展开合作,推进一揽子项目落地。

谁也不想见到科技公司真的只有「极客」精神而无「温度」传感,技术的进步如果无法尊重文化本身——或者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4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