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2021年,还有杂志可看吗

发布时间:2023/1/28 8:49:52   

作为一款内容产品,杂志依旧魅力无穷,不管是电子刊,还是纸刊。

近两年,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创纸刊,基本都遵循了一条办刊思路,那就是追求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时尚潮流?泡汤的热力学原理是什么?一件衣服如何反映艺术经验和文化创新?

至于方便快捷的电子刊,在满足高度垂直的信息分发逻辑基础上,做出了风味和特色,那就是无法被复制的存在。

Atmos

美国

半年刊

关键词:气候、自然、文化

《Atmos》是一本生态系统杂志,专注于气候和文化领域的探索,每一期广邀冒险家、创意人士、新闻工作者和广大读者,一起关怀地球的可持续未来。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做出的每个选择,都会产生一系列后果,这些后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加深,继而决定子孙后代的发展轨迹。

就拿过去的年来说,新冠是一整年的全球议题,那么你有想过没有,病*传播将如何影响未来气候和种族主义运动?

因此 的第4期Cascade(倾泻)主题,《Atmos》探讨“每个行动都是一种选择”的观念,并引用古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向读者抛出问题——你将如何选择?

大自然是扩张与崩溃、繁荣与饥荒、增长与衰败的微妙平衡,人类是否已经 性地破坏了这一循环?人类的种种恶习正在为下一个物种的繁荣铺平道路?人类是否还有可能回到繁荣而不是崩溃的地步?第3期Flourish/Collapse(繁荣/崩溃)主题试图给出答案。

第2期,Latitude(纬度)主题,不同的纬度,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文化变迁?如何影响个人自由?如何引发难民危机?

气候变化引发新的人类课题研究,比如资源枯竭与再生、基因编辑、细胞农业等,因此第1期Neo-Natural(新自然)主题,探讨自然在现代世界中意味着什么?新自然又将如何演变发展下去?

Nuda

瑞典

半年刊

关键词:文化、艺术、美学、科学探索

《Nuda》以斯德哥尔摩为基地,以制作文化艺术书籍的方式,打造每一期详实生动的主题内容,力求通过美妙的视觉风貌和缜密的科学精神,让读者在美学、思想、表达等方面得到启发。

一期“土地”主题,探索全人类共有的空间、自然和地球,呈现土壤的物质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议题。

此前的“超越”主题,内容着眼于精神、超自然、主观、阴影、光谱、空间的不同视角。

更早前的“母亲”主题,开启人类生命的母亲、作为劳动者的母亲、成为一个母亲、拥有一个“母亲”……从母性、大地、祖国三个角度进行呈现。

DEMO

中国

半年刊

关键词:设计、当代文化、生活方式

《DEMO》创办于年春季,是一本根植于中国本土并具有国际视野的泛设计评论半年刊。

刊物口号DesignForMore体现了主创们的办刊思路,具体到内容层面,《DEMO》没有追求近些年新创杂志的主题思路,而是以“杂”为特色,通过深度采访、田野调查、研究报告、趋势观察等形式,探究设计在当今社会的存在价值。

中国

年刊

关键词: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生活方式

年,《》杂志创办于北京服装学院,由彼时负责北服校刊《艺苑》视觉和文字的曾丽珊,与好友武怡静在门牌号为的《艺苑》工作室里创办。

创刊前4期内容,《》基本上都围绕着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和老师展开。第1期,主题“关于工作室的一切”,围绕北服工作室,呈现校园中被忽略的人和事。第2期,主题“请做爱做的事”,采访搞副业的学长学姐,和年轻老师聊日常生活,试图解答《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对白“Tobeornottobe”。第3期,主题“钱钱钱”,从投资、赚钱、花钱的角度探究当代大学生的金钱观。第4期,主题“爱爱爱”,呈现当代大学生在心动、恋爱或分手时那份甜甜的爱。

随着两位主创于年大学毕业,《》内容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从最初记录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调整为记录和讨论中国文化。虽然编辑视角更大了,但是图文间透出的年轻酷劲依旧得以保留。

第5期,主题“自拍”,从大头贴自拍到手机自拍,人们为何自拍成瘾?中国当代语境之下,自拍的形式、审美走向、风格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期内容试图还原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各种自拍场景,反思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的第6期,主题“粉丝”,当年轻人都在追星时,这期杂志追起了粉丝。从年超女短信投票开始,到近些年的疯狂打call,粉丝究竟是怎样一群人?或许正如编辑团队所说,“在面对种偶像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种粉丝。”

作为一本独立杂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4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