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风《国风美少年》开播当晚,选手哈尼克孜登上了微博热搜,她是节目里第一个走红的人。哈尼克孜的舞技并不算出众,大众对她讨论的点也集中在“新疆美女”身上,并乐此不疲的把古力娜扎、迪丽热巴等人拿来做对比。舆论的表现出乎制片人兼总导演王宁的意料,他5月从央视离职来到爱奇艺,以前做的《经典咏流传》《加油向未来》等节目有口皆碑,《国风美少年》是王宁入职爱奇艺的第一个作品,他还不太适应网综和年轻人的语境。比起成为一档专业而严肃的文化类节目,王宁希望《国风美少年》能跳出小众甚至是“老龄化”圈层,被更多数的年轻人了解。“播出之后有些声音说这个节目的评判维度不够专业、选手的表现力没有那么多的专业水平支撑,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出来的这个东西好看,大家能够有更广泛的接受度。”哈尼克孜和她的表演无疑是好看的,从这个角度看,《国风美少年》开了个好头。最近两年,很多以青年文化为切口的大众综艺都火了,说唱、街舞接连成为新的潮流被追捧,而国风这几年已经在二次元人群中怒刷存在感,从小众到大众,就差一把火了。国风是所有青年文化题材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让一个“老古董”流行起来,王宁和他的团队要做的是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保证国风的基本架构不变,这很难,但他们想尝试一下。什么是“国风”?说唱和街舞在各自圈层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它们大众化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偏见”,国风则不然。从没有人为国风下过一个具体的定义,尽管它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就有了记载。比起国风,古风是更为现代大众所了解的东西,《国风美少年》的灵感也是从古风而来。“最开始还没有国风这个词出来,想到的就是古风。”王宁和团队咨询了很多古风圈的大大和专家,发现他们近几年也有希望古风破圈的想法,并且已经在酝酿把“古风”换成“国风”,让这个圈层听起来更大气一些。“我们想来想去觉得叫古风可能就小了,叫国风更适合,也适应古风圈层自己的发展目标。”国风的大气不仅在于意境,还包括涵盖的范围,文化、历史、美术、诗歌等等,都在其中。视频网站的用户以年轻人为主,王宁认为,既然要做年轻人喜欢的节目,就必须国风新的定义。专家给了他们一些指引,觉得国风应该是“国粹之风”,王宁很认可。“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好,因为国粹包含的领域就非常多了,但凡是能让现代人觉得这个内容代表着中华精神、中国精粹的都可以叫国风,这样就覆盖面比较大,而且没有错误。”还有人认为,国风应该是当代中国应该体现的中国风格,要有些时代感。“国风如果用英文来说就是C-pop或者是Chinastyle。”王宁和团队决定把这两个定义融合到一起,在国粹之风上加入年轻人和流行两个元素,“由年轻人引领的正在流行的国粹之风”便是《国风美少年》要表达的国风。提到国风,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传统”和“严肃”,但王宁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特别不想把国风弄得很陈旧,如果陈旧的话它又变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历史精粹,好像它更应该在博物馆里出现,而且不应该被人调整,那就不灵动。”不管是重新定义还是改编,节目组的愿景只有一个,就是首先要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看到它,然后再喜欢它。“我们想这个国风必须是年轻人接受的,而且应该由年轻人引领和流行的,这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召集人与国风侠的作用究竟是什么?“他们之所以叫召集人,就是因为我们最开始也没想赋予他们太强的在专业维度上评判这些选手的能力。”谈到观众对明星召集人评判专业度的不满,王宁解释道。《国风美少年》和其他同类型综艺最大的不同就是明星嘉宾只负责评级,不负责淘汰,同时,他们的评级还有“国风侠”负责纠正。只是节目模式使然,三位明星坐在台前点评和选手在他们面前表演的样子像极了我们常见的选秀节目,“节目模式会让观众看上去有种惯性,这个我们也回避不了。”鞠婧祎、张云雷和霍尊都是90后,非常年轻,论及对国风的理解程度并非多么高深,节目组很清楚这一点,也不想把压力施加给他们。最终他们决定放权给观众,由现场位大众评审决定选手去留。“所以这里有很大的容错率,即便他们不小心把很好的选手放到青铜,但是如果观众认可的话仍然会在这个舞台上。”位大众评委由节目组层层筛选,一直在幕后观战的国风侠也有10票,王宁希望这种投票方式可以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以确保节目的公平性。和爱奇艺做的《中国新说唱》《热血街舞团》等节目一样,王宁认为既然是推广国风给年轻人,那么明星召集人也要找年轻人担当。“我们不想让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有种特别学术派的表达。”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想把节目做成竞演的形式,而是想做舞台表演秀,但他担心如果没有竞争机制,节目受众也会狭窄很多。“我们的初心是传播国粹之风,把中国传统当中的美借由年轻人传递出去。”最终他们决定还是要用比赛的形式,而且将评判权交给观众。《国风美少年》的竞演涉及舞蹈、唱歌、乐器演奏等多个表演形式,评定标准不一而足,索性他们就换了一套评定体系。“这个东西怎么评判?评判的是谁够不够美吗?不,我们应该评判的是谁的传播度更好,谁的传播度更广。”有了这个评判标准,三位召集人的存在便有了说服力。相比选手的专业能力,《国风美少年》更需要他们的传播能力,那么就无需让权威专家坐镇评委。王宁表示,鞠婧祎、张云雷和霍尊都是在传播国风文化或者是传播中国国粹之美维度上已经走过一段时间的人,“他们可能不算是选手的老师或者前辈,但可以算是学长、师哥、师姐,他们坐在这就有机会把他们的经验分享给所有的选手。”至于有权威title背书的国风侠,“他承担了这个节目必须要完成的使命——传播传统文化和在选手表演时候的注解甚至是纠正,其次是他增加了节目的神秘感,第三其实也给我们操作留出很大的空间,如果我们请不到固定的专家,我们可以每期换专家。”所以国风侠究竟是谁,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王宁说要静观其变,“看节目的后续发展,我们看要不要把他给放出来。”最重要的是“舞台魅力”不同于以往同类型节目,《国风美少年》初次亮相的选手只有20位,这是节目组层层筛选后的,他们找遍各大高校和线上平台,宽进严出,留下了20人。在选拔标准上,比起某项专业能力,王宁觉得选手的舞台魅力更重要,一场表演下来,一定要让观众觉得是好看的。“可能专业性上都差一点,但是什么都会,而这类选手恰恰会在垂直品类的节目中被淘汰掉,但是没关系,来《国风美少年》一样一样都可以拿出来展示,这是这个节目另外一个看点。”哈尼克孜是这类选手中的典型。她面容姣好,但舞技一般,“没什么难度”是观众对她舞蹈的一致评价。不过这并不妨碍她走红,因为在现场灯光和造型的加持下,哈尼克孜完美还原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惊艳不已。首期开播就有一位选手走红,王宁是满意的,尽管网友通常是将哈尼克孜与新疆出身的艺人迪丽热巴、古力娜扎、佟丽娅等人做对比,“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敦煌文化在伴随哈尼克孜火的这三五天里面也会成为热词。大家都在借由这段表演探讨她演得对不对、演得好不好、穿得对不对、环境对不对、解释对不对,那我觉得这就达到目的了。”《国风美少年》的服化道由易茗造型负责,易茗是北京奥运会的形象总设计师,也为多部古装剧和时尚比赛设计过造型,还担任过《快乐女声》的评委。给选秀比赛的选手做古风造型,应该是他的拿手项目。据王宁透露,《国风美少年》花在服化道上的制作经费,“是我以前所有节目的三倍。”无他,视觉传达对国风的传播而言太重要了,这部分绝对不能省钱。但即使如此,还是有网友毫不克制的吐槽节目有浓浓的“影楼”画风,甚至有人直言是“地坛公园cosplay”。王宁觉得观众可能是在用影视剧中的古装造型与节目做对标,“那超过不了,因为那个筹备时间更长、拍摄镜头更精细,我们毕竟是舞台综艺,现场多机位同步完成拍摄,但是在服装造型这块我们已经极尽能力达到最好状态了。”或许观众不能认可《国风美少年》对国风的定义和表演,但弘扬国风是一个太崇高的使命,国风涵盖的种类又太多,也不应该只让一档综艺节目完成。在骨朵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观众质疑的点其实节目组在前期筹备中都想到了,他们去过很多线下演唱会,发现不少古风圈的大大们要么年纪有点大不适合选秀,要么“见光死”,唱不了现场,只好将节目做成“唱演秀”。《国风美少年》不是十全十美的,但这已经是内容创作者能力范围内达到的最好状态了,“从实际操作来说,如果说做国风领域的任何一个垂类能达到嘻哈和街舞这样的舞台表现力和大众认知度的话,我们可能也就做了。但确实没有找到,没有任何一个垂类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更广泛地吸引所有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