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尚 >> 时尚介绍 >> 独家专访年度中国设计新星Terrence
专访年度中国设计新星TerrenceZhou:舞!舞!舞!原创分享生活的灵感Voicer收录于话题#时装时刻32个内容
它们似建筑又似生物,令人直呼看不懂,却快速占据了全球各大刊物的版面,被超模和女明星争相穿着。
设计出这些神奇衣服的中国设计师TerrenceZhou今年25岁,武汉男孩在纽约,帕森斯级毕业生,前途堪称闪闪发光。
爱跳舞也爱数学,天性搞笑又喜欢研究宇宙,他的奇特灵感多到像个无底洞,对自我、对身体、对人的情感,有着种种一针见血的精妙观察。详情请看本台记者对TerrenceZhou的 专访!???
TerrenceZhou的 张《VOGUE》封面,葡萄牙版年7月刊
翻看杂志的朋友都知道,葡萄牙版《VOGUE》一向不同于其他版本,专心在先锋甚至略显孤僻的审美上一路驰骋。
模特AidaBlue坐在街头的垃圾桶上,穿着被设计师TerrenceZhou本人调侃为“下水道美人鱼”的幽默设计登上今年7月刊封面,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TerrenceZhou试穿自己的设计
我认为幽默是我个性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质,人们也许会忘记我做过什么「事情」,但是不会忘记我带给他们的「感觉」。
-TerrenceZhou
恰恰如同这期杂志的主题“StupidLittleThings”一样,他肆意从生活里汲取意想不到的灵感,把它们进行吸收与重塑,做成各种各样看上去有点荒谬、有点好笑,极有视觉冲击力、深层含义又有点欲语还休的衣服。
你总会一眼记住它们,却并不一定要去思考合理不合理,实穿不实穿。
频繁出现在时尚杂志上的TerrenceZhou
也许我的衣服在现实世界是受限的,你可能无法穿着它去工作,但很多人喜欢穿着拍照,并在社交媒体分享,在网络纬度恰恰是「实穿的」。
处在数字化革命之中的我们,可能要重新思考现实世界的「实用性」,是否是设计时的优先考量。
-TerrenceZhou
TerrenceZhou说不出具体需要耗费多长时间做一件衣服,因为和大时装屋的设计师不同,他常常就是在家里创作,忘记时间和地点的概念,沉醉又亢奋。
就像他总是把真实的生活看作是一次过瘾的表演,穿着自己的设计大大方方出门,即兴跳舞、即兴玩耍,丝毫不会在意路人的反应。
他在做设计时究竟会想些什么?这些饱含戏剧张力和幽默精神的衣服背后,又传达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信号?现在就来听听Voicer和TerrenceZhou的「上海-纽约」隔空连线吧!?
Voicer你的设计常常充满弹性,廓形也很奇异,相信所有人都看得出你的设计和你爱跳舞之间的关系。
Zhou我从6岁就开始学拉丁舞,但一直只是把跳舞当爱好。刚开始学的时候其实有点抵触,慢慢有了一些正向反馈就越来越喜欢了,现在它也的确是我表达自己和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穿自己的设计骑车兜风、舞动心灵
我的设计表达了我的情感(emotion),emotion=energy+motion——律动是媒介,能量是引子,展现出来的就是最真实的情感。
在舞蹈里,我们强调“关系”之间的张力:人与地板之间既是压力亦是承载,舞伴之间既是对抗亦是合作,引申到设计过程中,我常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元素让自己的廓形更有力量和体积感,同时还能与日常产生连结。
被意大利版《VOGUE》报道
莫名喜感的动态拍摄花絮??
Voicer你的设计飞快地拥有了数量惊人的媒体露出,出现在许多杂志封面上,被许多名人穿着。迄今为止,最让你印象深刻的穿着者是谁?
Zhou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我的设计并且被感染,我觉得很欣慰。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往往并不是大片,而是在我家客厅里拍的照片。
印象最深的是帮我缝衣服的阿姨帮我fitting,她穿着我的设计在工作室里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摆动和舞蹈。每次看到这个视频,我都会被由衷地感动到。
缝衣服的阿姨穿着TerrenceZhou翩翩起舞
Voicer你的衣服(尤其在时装摄影里)有强烈的幽默感和表演欲,这是不是源自你自己的性格?长大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有关“自我认同”的问题?
Zhou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认真且幽默的人。认真是对待事物的真诚投入,幽默是保持对生活趣味的热忱。
我认为幽默是我个性中很重要的一个特质,人们也许会忘记我做过什么“事情”,但是不会忘记我带给他们的“感觉”。我经常在做作品的时候思考怎么和观众进行联系,怎么通过社交媒体上短暂的接触,启发他们、感动他们,让他们看到生活不一样的一面。
“自我认同”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很感激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创造出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允许我去深刻地探索与了解我自己,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我想这样的性格也在慢慢感染我周围的人,以从容的姿态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设计图后面的设计师本人表情包??
Voicer之前学过数学,后来你怎么想到做设计师的?学数学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Zhou其实我一直很想做与艺术和设计有关的事情,但同时也热爱数学。到后面我发现,其实学科之间没有很明显的界限,一切都是自我思维体系和世界观的建立过程,就看自己如何让看似不同的视角,达到自洽与交融。
TerrenceZhou的设计思维过程??
数学教会了我如何认识这个世界,而艺术和设计帮我建立了「我」和外界的联系。
设计的本质也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而数学思维的建立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到一个问题的核心,以及如何高效地定位并执行解决方法。
《VOGUE》中国版年8月刊
Voicer 次在中国版《VOGUE》上看到你的设计,衣服把那位 的女演员从头到脚盖了起来,好像衣服不再是人的陪衬,而是人的身体成为了展示衣服的介质。你怎么理解身体和衣服的关系?
Zhou衣服对我来说是一个与穿着者交流的媒介:我想让他们通过衣物、配饰的穿着体验,切身感受到我的性格。
在这一点上,可以类比成一次会面:我的设计的穿着者是我的“客人”,而我的设计就是递给她/他的一杯茶——这就是用一种不需语言的方式,来让他们了解我的心意。
MarioSorrenti镜头下丝绒材质的“黑洞裙”
VoicerMarioSorrenti给《SelfService》杂志拍的片子里,你设计的衣服是以黑洞为灵感的?你是如何开始对这一类主题感兴趣的?
Zhou我一直对这些物理概念很感兴趣,也认为人类长久以来似乎一直对浩瀚的天空、星际、宇宙,有种难以自持的痴迷,却又抱有莫名的恐惧。我就在想如何通过衣服,来表达这种迷恋、敬畏和恐惧交织的复杂情感。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星际穿越》(Interstellar),因此我就将这个设计命名为Gargantua2.0,灵感正是电影中那个超大质量的黑洞Gargantua。
郑秀文在《MadameFigaro》中国香港版上穿着“黑洞裙”
Voicer“气球装”也非常令人好奇,分享一下创作思路吧!
Zhou疫情让我对自己有了很深入的了解,我觉得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兴奋与恐惧相互交杂。所以,我在设计中引入了「分娩与新生」的概念,和胎儿在母亲临产之际对于新生活充满不安却又期待的心境相呼应。
BalloonCollection
“气球装”一旦穿上就无法自拔??
Voicer你的作品令人想到一些概念为主、并不特别在意日常穿着性的昔日设计大师,你会考虑衣服的实用性吗?还是你认为“实用性”在今天的时装领域已经被高估了?
Zhou我觉得“实用性”在设计里的出现,是因为现代主义。那个时代的设计强调功能性和实用价值,并非装饰感。
我的设计理念和廓形,其实都有在延续这个概念,而并不是站在它的对立面,因为“实用性”或者“实穿性”在我们这个信息化的世界,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现在我们都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真实世界的我们,一个是网络世界的我们,很多时候也许呈现的是迥然不同的性格,代表的是不同层面的「自我」。
也许我的衣服在现实世界是受限的,你可能无法穿着我的衣服去某一些工作场合,但我发现很多朋友喜欢穿我的衣服拍照并在社交媒体分享。因此,我的衣服也许在网络纬度正是“实穿的”。在虚拟化的世界里,我的作品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和自由度。
所以,“实用性”这个概念本身应该是根据时代背景的更迭而更新的。提出这个概念的人们,可能生活在一个人与人的联结不那么便利的年代,所以现实世界中的“实用性”才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而现在,处在数字化革命之中的我们,可能要重新思考现实世界中的“实用性”,是否是设计时的优先考量。
Voicer在时装行业内,哪些设计师曾经启发过你?
Zhou我的作品被AnishKapoor启发比较多,时装行业其实并不常看。
上为艺术家AnishKapoor的雕塑装置作品,下为TerrenceZhou的设计
Voicer会头疼销售、品牌运营的问题吗?毕业后做设计和在学校学设计,感受上 的不同是什么?有哪些事是你意想不到的?
Zhou有时候也会有担心,但我觉得“担心”和“焦虑”都是多余的。
很多时候这些负面情绪都来源于我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而恐惧会透支原本能投注到当下的能量和专注力。所以当我有这些情绪的时候,会首先问自己当下我能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盲目的把精力分散到对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的担忧中。
在学校学设计的时候课程设置有点无聊和老套,很多教授的思维也非常固化和死板。因为以前在学校,我也不常去上课,所以和现在自己在工作室做设计也没有什么不同。
意想不到的是大家可以很清楚地透过我的设计感受到我的性格,之前没预想过能够这么顺利地传达。
Voicer你认为区分“男装”、“女装”的概念还有必要吗?
Zhou没必要。
TerrenceZhou的设计也常常由男性来演绎
Voicer在纽约生活,是你主动的选择还是自然而然的局面?中国身份在你的设计里意味着什么?
Zhou现在住在哪里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了吧。我很喜欢纽约,也很喜欢国内的生活,顺其自然吧。
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文化的美和其深度,很多哲学上的思考都是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我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看事情的角度往往会很深刻,并且重视全面、长远,尤其是对于情感的理解。
TerrenceZhou的设计登上《i-D》杂志
中国的诗和成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时候想感叹一件事情,跟朋友很自然地讲了一句成语,然后发现很难在英文中找到精确对应的表达。每当这种时刻都会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根是死死扎在中国的。
Voicer上海时装周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多设计师回到国内发展,你有没有考虑过回来?
Zhou我认为时装和艺术的未来是中国的,但回国与否就顺应机遇吧。
除了 眼非常夺目之外,
TerrenceZhou的魅力或许在于,
面对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
他找到了一种舒服的方式,
可以既荒诞又认真的表达自我。
祝你也可以勇敢表达,
自由生活。
采访撰文-Soda
图片来自网络设计师提供
原标题:《 专访年度中国设计新星TerrenceZhou:舞!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