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尚 >> 时尚市场 >> 专访当两位90后留学生创办一份中文小
本独立艺术时尚半年刊
曾入围“杂志届奥斯卡”:
StackAwards#BestUseofPhotography#
在纽约惠特妮美术馆举办过发布会
杂志主编曾获福布斯UNDER30影响力人物提名
《ROUGEFASHIONBOOK》
你可能不太知道这份杂志
因为它很小众,也很年轻
创刊至今刚走到第五个年头
它的名字不太好记也不太好念(缩写RFB会好点)
它每半年才推出一期新刊
每期杂志诠释的主题都不同,乍看上去常与时尚毫无瓜葛
杂志封面上也几乎见不到商业明星或网红
它甚至没有固定的官方LOGO
在人人都寻求流量密码的网络时代
《ROUGEFASHIONBOOK》对此却不那么感兴趣
特别是在许多纸媒“败走新媒体”的当下
在中文市场坚持做一份小众纸质刊物
这听上去既固执,又个性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ROUGEFASHIONBOOK》。
杂志名称中的rouge是法语的“红”,读作/?u?/,却被很多人误读成rogue(偏执狂)。
这种错误的读法却被杂志主创欢迎,因为《ROUGEFASHIONBOOK》接受任何对时尚的理解,就如同杂志主编的个人宣言:“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偏执狂”。
这种偏执精神为《ROUGEFASHIONBOOK》吸引了许多深度思考的独立艺术家、摄影师、设计师、诗人、插画家……他们有时是杂志的报道/访谈对象,有时直接是杂志内容的参与者、贡献者。他们可能来自各个年龄段和国家,但中国的年轻创意人士始终是每期杂志的重心。
《ROUGEFASHIONBOOK》首刊内页
“长期食用快味时尚以至我们消化不良,
思考变得简单无脑,阅读能力丧失,我们起始于此“
伴随创刊号中的这份宣言,《ROUGEFASHIONBOOK》在年正式亮相。每期《ROUGEFASHIONBOOK》涵盖了时装、文学、音乐、艺术等范畴,提供深入时尚产业的访谈,展现新的创作理念。
从issue#1《遐思》开始,《ROUGEFASHIONBOOK》就免除了广告、商品推荐、明星、时装词汇等主流时尚杂志中连篇累牍的内容。它携手专业设计师,针对主题发散思维、头脑风暴,进行具有原创性的视觉设计,并邀请国际上年轻及 摄影师、设计师及作家,参与主题性的原创制作。
从最早的《遐思》《分子》《两者》,到近期推出的《一瞥》《神话》《柔软》,不同的issue背后,对应着具有哲学意味的故事,与之相关的摄影作品、艺术创作以及时装搭配亦都服务于这个故事,也以此为灵*进行发挥和延伸。
《ROUGEFASHIONBOOK》#3两者
《ROUGEFASHIONBOOK》还尝试对三组关系建立新的思考:时尚与纸质文化,时尚与艺术,独立与小众。
关于独立与小众,它要做的是与肤浅的美、顽固的刻板印象、以及随波逐流完全相反的东西。它不仅没有官方LOGO,每一期还会设计不同的LOGO,以不同的后期艺术形式处理,让这本刊物好像每半年就重生了一次。
关于时尚与艺术,《ROUGEFASHIONBOOK》秉持“设计、艺术、时尚形影不离”的观念,通过时尚与艺术相结合,将时尚故事化,民主化。它也通过艺术传递观念,创造无限和包容的空间。
而关于时尚与纸质文化,就需要实际翻翻任一期《ROUGEFASHIONBOOK》。
显然,翻阅《ROUGEFASHIONBOOK》不太像是在看一本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杂志,而更像是在看一位时装编辑或时尚设计师的sketchbook。
第七期的主题是《一瞥Glimpse》。整本杂志被做成一个纸盒,主编寄语印在盒子内部不起眼的边边上,需要打开盒盖、把里面的内容全部拿出来才能看到:“这一瞥会是,我对正在看这一页的你,最隐秘的预告,这生活是甜蜜而危险的博弈,准备好了就去吧,接受这最神奇的命运。”
《ROUGEFASHIONBOOK》#7一瞥
打开盒盖,躺在里面的是完全没有组装或装订的一张张纸,我们只能凭纸张的厚度、硬度和是否折叠来判断每组内容的起止位置。传统的杂志形态在这里已不复存在。
曹斐是本期杂志的受访人之一。这位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中国年轻艺术家,对本期主题“一瞥Glimpse”的感受是:“模糊的,看不清楚的,软绵绵的,粉红色的,无法精确描述的一种无形的印象。”
第八期的主题是《神话Mythology》。仿皮革手感的封皮,带来柔软而令人愉悦的触感。一张摄影照片被曲别针别在纯黑底色的封皮上,这个小动作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大牌杂志社主编的办公室,桌上总是堆满照片、手稿和样刊,那种未完成的状态扑面而来,还未翻开杂志浏览内容,就不由得心生好感。
《ROUGEFASHIONBOOK》#8神话
第九期的主题是《柔软Tenderness》。这一期邀请到音乐人范晓萱,讲述她近期的人生故事。对于“什么是柔软?”,她这样说到:“性格、声音,或者是眼神、方式、印象……这些都让我感到柔软:天色、阳光、日落、夕阳,也会给我被柔软拥抱的感觉。也有很多具体的东西,像是枕头。……柔软也让我想到大自然,就算是溪边的石头,你去摸它,你的心里也会收到柔软。”
《ROUGEFASHIONBOOK》#9柔软内页
《BURST迸发》是ROUGEFASHIONBOOK与巴黎世家(Balenciaga)联合推出的 特刊:《ROUGEFASHIONBOOK91/2》,邀请到三位新锐中国摄影师DorothySingZhang,HuangJiaqi,XiangyuLiu,以及海外艺术家KeisukeOtobe,参与“BURST迸发”的主题创作。一串串连环的故事,在这个虚构的世界带过重叠的风。此次巴黎世家大胆质疑时尚对于原创、伪造与挪用的看法,与此同时,《ROUGEFASHIONBOOK》也用全新的思路对此诠释和记录。
《ROUGEFASHIONBOOK》#91/2迸发特刊
每打开新一期《ROUGEFASHIONBOOK》,就像是在拆远方朋友寄送的一份礼物——来自超酷的朋友,超酷的礼物。
它还帮我们找到同类,撕掉标签,特别是那些对现状不满、怀揣想要创造与改变的想法的年轻人们。它也鼓励人们敞开心扉,对彼此交谈——心平气和地表达,真诚地对话,有时远远好过社交媒体的点赞红心。
《ROUGEFASHIONBOOK》#91/2迸发特刊
这就是《ROUGEFASHIONBOOK》:它的风格很酷、很先锋,让人耳目一新,有时也有些难以捉摸。它更像一份海外出版的国际大刊,而不是“土生土长”的国内原创刊物。它不想沾上商业的味道,试图把浮华的水分沥干,替思想做艺术,因此在国内市场经历过时尚大刊的狂轰滥炸后,依然显得特立独行。
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年代,《ROUGEFASHIONBOOK》恪守着纸质平面媒体这一传统形态,而它的背后主脑是两位刚在时尚界崭露头角就已经大放异彩的年轻人:新锐设计师CalvinLuo,与时尚媒体人LilyChou。除去“90后”“美国海归”“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等标签,对时尚与杂志出版的热爱,就是两人最近似、也最耀眼的身份标识。
对于这份刊物如何将传统阅读媒介与时尚艺术体验相结合,以及它如何创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我们与《ROUGEFASHIONBOOK》主创人CALVINLUO聊了聊。以下是我们的采访。
采访者?
SKPRENDEZ-VOUS
RDV
受访人?
《ROUGEFASHIONBOOK》主创人
CALVINLUO
RDV:资料中提到,《ROUGEFASHIONBOOK》是国内 本原创先锋独立杂志。我们很感兴趣,“原创”“先锋”“独立”分别是怎样体现在这份刊物中的?
CALVINLUO:原创在于:
没有固定的形式、字体、视觉格式。
全部的内容都是我与我的搭档策划。
你要说“先锋”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们只是在做我们觉得好的东西,从摄影师到造型甚至妆发,我们一直在不停汲取新的知识,寻找新的talent去合作。
RDV:翻阅这本杂志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它更像是一部外文杂志的中译版。这样的反差很有趣。它与创刊人的海外留学背景有关吗?或者,还有哪些因素制造了这样的感受?
CALVINLUO:或许是吧,我和Lily(另一位创始人)都是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毕业,她读的理论知识多一些,设计与管理。我是时装设计,实践性更多一些,所以思考问题很互补,但这些问题和角度,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和身边 的人中学到的。
《ROUGEFASHIONBOOK》主创人CALVINLUO
RDV:您如何概括《ROUGEFASHIONBOOK》的风格,以及,您能从它的选题、排版、设计、视觉等角度简单谈一谈吗?
CALVINLUO:美术和视觉都不归功于我,而是一个叫XYZlab的美术工作室,创始人邵年与我们每次都会在选题最初期就开始做调查,一起头脑风暴,听我们的阐述:关于主题,摄影师人选,每个摄影师的moodboard,封面人物的选择,他会有他消化完后自己的见解,我也非常尊重,每次去工作室看稿子都会给我很多惊喜。
RDV:它面向怎样的读者群?
CALVINLUO:我想,就是对摄影、艺术、音乐感兴趣的人吧。
RDV:《ROUGEFASHIONBOOK》是如何诞生的?它来自一个“灵机一动”,还是经历了一个孵化和酝酿的过程?
CALVINLUO:我的搭档一直对编辑这个职业非常passionate,而我从小就喜欢读时尚杂志,有一天我们就决定了,要试着做一本看看,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半年读物。没想到一做就是第五年了。
RDV:为什么会选择在新媒体时代做一份纸质刊物?这个举动试图传递出什么样的态度?
CALVINLUO:其实没什么态度,就是希望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ROUGEFASHIONBOOK》#91/2内页
RDV:能为我们分享您在创办这本杂志期间经历过最幸福和最艰难的时刻吗?
CALVINLUO:每一本书做出来拿到手上都很幸福。
艰难的事情很多,毕竟是小众杂志,品牌的认可度,市场的认知度都还是有局限,但一路上大家都愿意支持,所以也不算太艰难。
RDV:让我们来谈谈新出版的第91/2期吧。这一期的主题是“BURST迸发”,为什么会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它试图阐释或传达什么信息?
CALVINLUO:91/2这样的方式是我们全新的尝试,是与balenciaga联合出品的一个fanzine的形式,根据设计师Demna上一季的灵感“clone克隆”衍生而来,iphone的手机连拍也叫iphoneburst,也是一种连续捕捉的状态,在短短数秒内记录下来的无数张照片,是一种迸发的动作。也是一种对1/2这个概念的愿景,希望能迸发出新的视角和机会。
《ROUGEFASHIONBOOK》#91/2内页
RDV:我们在往期杂志中看到,在受访者里出现了相当多的时尚设计师、艺术家、音乐人、摄影师……选择这些受访人的内在逻辑是怎样的,以及,这反映了《ROUGEFASHIONBOOK》怎样的调性和定位?
CALVINLUO:根据主题。
比如第九期的“柔软”里面采访了歌手范晓萱和设计师KeiKinomiya:从歌声,到设计,他们都是我心中能代表柔软的人。当然里面也有一个小彩蛋,是一个小众乐队“schoolgirlbyebye”,他们有一首歌里歌词是“天色渐晚人潮渐散你伸出手目光柔软”。
其实没有什么准确的定位,我只是让编辑们尽量能够接触自己喜欢的talent,做自己喜欢的选题。
RDV:我们都很好奇,杂志人们的一天在做哪些事情。能为我们分享您每天的dailyroutine吗?
CALVINLUO:因为是半年刊,所以节奏没有这么快,只是我同时要管理自己的同名品牌,所以有的时候确实比较忙。
RDV:杂志通常是一个团队协同完成的产物。《ROUGEFASHIONBOOK》背后是一个怎样的团队,你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CALVINLUO:我们的团队从纽约到欧洲都有contributor,在国内的编辑大部分都是女孩子,都是创刊的时候在微博上联系到我们想要加入,志同道合的走到了一起。
RDV: ,您希望读者们能从每期《ROUGEFASHIONBOOK》中获得什么?
CALVINLUO:一个break。
*本文图片由《ROUGEFASHIONBOOK》提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BOOKS
好/书/推/荐
READING
《ROUGEFASHIONBOOK》
#91/2BURST迸发
▼点击图片一键购买▼
ROUGEFASHIONBOOK与巴黎世家(Balenciaga)联合推出的 特刊,邀请到三位新锐中国摄影师DorothySingZhang,HuangJiaqi,XiangyuLiu,以及海外艺术家KeisukeOtobe,参与“BURST迸发”的主题创作。一串串连环的故事,在这个虚构的世界带过重叠的风。此次巴黎世家大胆质疑时尚对于原创、伪造与挪用的看法,与此同时,《ROUGEFASHIONBOOK》也用全新的思路对此诠释和记录。
《ROUGEFASHIONBOOK》
#9tenderness柔软
▼点击图片一键购买▼
《ROUGEFASHIONBOOK》
#8mythology神话
▼点击图片一键购买▼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