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打破美学定义的新丑风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4/19 12:31:28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4923751069276084&wfr=spider&for=pc

包装界曾有股清流,长年累月坚持自我,无人奈何。

看到它,设计师失去脾气,消费者满是欢喜。

对,它就是让你一眼万年的椰树牌椰汁。

这个创立32年的品牌,被人称其为「设计界泥石流」,无论从包装设计还是视觉推广,都无一例外被人说其「丑爆」、「辣眼睛」、「零点审美」。但它任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审美异常苛刻的包装界反而年年畅销,时不时就要火一把。

椰树集团其他地方也如出一辙,遍布着椰树集团的DNA。

它的海报设计,更不能用理性来评判。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天色发紫,但是亮眼就对了;虽然不知道文案有什么逻辑关系,但是押韵就对了。

任何一个潮人看到它跨界的卫衣,都会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骚了,还是时尚界要求又拔高了?

当你以为「丑爆」的椰树牌椰汁完全没有设计时,它其实已经被冠上了名号。很多人称其为「新丑风」。

估计还有很多人不太理解什么是新丑风(NewUgly),新丑风在设计美学上是如何定义及运用的。

不急,接下来咱们就一一给出解释:

「新丑风」的兴起出自日本一位“特立独行”的设计师高田唯之手,他用草率变形的字体、粗糙简陋的图片和漫不经心的版式来表现设计,初始会让人们大跌眼镜,但细品却又似乎有着某种返璞归真的魅力。

高田唯设计作品

但在设计美学上「新丑风」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所谓「新丑风」是打破原有的审美,把这些像看似好像没有设计的元素组合一起的设计?格,土到了极致,视觉极具冲击力,可以给?带来了深刻的印象,更能体现一种多元化的审美。

要知道,「新丑风」作品在国内外大型走秀场上也会时常见到。

就像椰树牌打破了包装盒要展现椰子的美味可口,高田唯也突破了日本设计的严谨细致。

他完全无视「设计常识」,在作品中大肆使用高饱和的色彩,无视字体字距字号,版式随意编排,素材诡异搭配。

高田唯设计作品拼贴

当评价一个「丑设计」时,高田唯会认为不要光看到丑,还要思考丑的背后是什么:

去观察谁都不会看的地方;相信自己所认可的事物;

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去活用它;

发现并察觉到身边的小小的幸福;

试着接受、想象和思考与自己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见解;

真正使人充实的不是物质,而是让心灵和思想变得丰富的行为。

这些都是高田唯认为的「DESIGNINSIGHT」。

接着咱们再看看以高天唯为代表的「新丑风」作品的视觉设计元素:

图形上:以简单粗糙的形状为主,矩形、三角形、圆形为基础图形,箭头、感叹号作为装饰图形。画面被简单的图像大面积填充,面风粗糙朴素,给读者一种更轻松的阅读体验。

色彩上:主要表现为高饱和、高亮度的色彩。基础色调以红、*、绿为主。利用纯色与对比色的碰撞效果,造成强视觉冲击,放大快速传播信息的效果。

排版上:看似随意,但打破了条条框框的设定。标题与段落之间没有明显区分,有时信息会填满整个页面,字间距、页间距几乎为0,完全分不出重点。凌乱的层次也增强了大众对画面的探索欲。

字体上:无衬线字体常被应用于「新丑风」,字体大多以Helvetica等无装饰性效果的文字为主,有时也会把文字故意拉伸或者夸张变形。

虽然高田唯让「新丑风」掀起了一股风潮,却不是它最初的创立者。「新丑风」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反主流潮」盛行时,市面上涌现了大量「丑陋」的实验性设计。

《Eye》杂志报道过当时的「丑陋狂热」现象

后来「新丑风」不时出现在设计界的视野中,WolffOlins为纽约市设计的字体,曾被人评价其像「交通高峰期挤在市中心的四号车里」。

这些「新丑风」作品都有着同样的特点:让反常的设计被看到,让自我的风格尽情施展,让内心的想法无所顾忌。

目前新丑风作品遍布大街小巷,它们聚焦着人们的注意力,丑得天然,丑得直接,背后却是清晰表达、不受约束的理念。

当它被称为一种艺术设计风格,并不是说它一定就是厉害出色的,甚至它在品味和审美雕琢上是有所缺失的,但至少人们借此实现了自己要实现的想法。

在这些元素被设计师重新观察、解构、重组后,传统设计的流水线和正确性也在被审视。

虽然「新丑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或许也只是一种反叛的潮流,但它让人看到了设计更多元化的面貌。

在突兀的注意力背后,人们将不自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当然在这思考面前,可能是不经训练的偷懒设计,毫无实质内容;也可能是盲目刻意的符号崇拜,充满了激进和无趣。

历年CSP艺术展览的海报

新丑,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丑陋,更多的是当下时代审美的产物。当生活中处处充满美的时候,自然会审美疲劳。新丑风的出现也正是人们对现代主义的设计框架、甚至是对社会的反抗。而新丑风能成为近些年来的设计风潮这一现象,是否也证明了丑并非美的对立面。或许丑是美的一种全新表达呢?

美丑无需被框定,正如JohnCage曾在《沉默》(Silence,)中所说:「美」结束的地方,就是艺术家的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480.html
------分隔线----------------------------